2013-10-30 12:33:02 星期三 全国党建标杆院系 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
学位工作
  当前位置: 首 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工作 >> 正文

学位标准-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
发布人:赵伟 供稿人: 发布时间:2023-03-12 点击数: 打印本文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探测地球和其他实体的形状与重力场以及进行空间定位,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获取地球及其他实体与空间分布相关的信息,设计和生成各种数字和模拟地图,以及建立与空间分布和定位有关的各种空间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集成等方面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掌握计算机科学、数学、外语等相关知识,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数据库理论、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等,以及数学规划、多级格网理论和数学建模方法等。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优良的科学作风,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与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组织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与成果。

2.学术道德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信正直,明辨是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乐于助人。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应对他人的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识。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研究方法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文献查询工具查找相关专业文献。能够有意识地考虑文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本学科博士生应通过授课和自学的方式,完成一定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公共英语、第二外国语、专业英语阅读、近代大地测量与测量数据处理、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技术、当代摄影测量、高分辨率遥感信息处理、地理信息计算与网络服务以及智能化地图制图等内容。

2.学术鉴别能力

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学风扎实,求学认真,刻苦努力,治学严谨,具备求知和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对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判断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本学科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学研究活动,本学科博士生应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能,提升学术水平,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本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开展各种科研工作,独立进行科研实践和科研总结;在科研工作中敢于质疑,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项目,切实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4.学术创新能力

鼓励本学科博士生进行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主动发表学术论文,积极参加科研实践、独立研究与自主创业、专利发明、课外作品竞赛及其他各类创新活动等。

本学科博士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取得应修的学分,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其成果理论分析透彻,论证过程严谨,技术环节完善,实验佐证真实,语言表达准确,经过严谨的评审和答辩程序后,对论文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水平的博士生可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5.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博士生应具备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通过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开阔眼界,开拓思维,追踪学科前沿。

实行博士生论文报告制度。博士生从入学的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至少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做一次学术报告(不含开题报告)。报告会一般由学科带头人主持,并请有关教师与其他博士生参加。

博士生每两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报告学术论文成果。

6.教学能力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申请人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还需要注重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能讲授本科或硕士课程的部分章节或组织讨论;能指导本科或硕士实习或进行专业培训,以及答疑及批改作业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能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并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研究或教学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论文选题应属于学科前沿或能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领域,选题应结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或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选择属于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基础理论的关键性问题或生产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综述至少应包括如下几部分:(1)研究问题在本学科的地位与作用;(2)研究问题在本学中的科学意义或对学科发展的意义;(3)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背景;(4)研究问题的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5)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6)研究的思路、目标以及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技术路径和简要技术路线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由所在教研室或学院负责,开题报告会每组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

2.规范性要求

博士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即进入论文研究阶段,最终形成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要准确、典型、客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结论科学。论文内容应以博士研究生本人从事的试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与数据为主。对于应用他人研究结果或者协作参与的工作,应该在致谢中加以说明。

1)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一般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参考文献、附录(非必要项)和结尾部分组成。前置部分包括封面、封二(扉页)、题名页、勘误页(非必要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致谢、摘要、目次、页图和附表清单(非必要项,可根据论文实际情况确定);主体部分包括引言(绪论)、正文和结论;参考文献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书写;附录作为主体部分的补充,附录编号、附录标题各占1行,置于附录条文之上居中位置。每一个附录通常应另起页,如果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结尾部分由作者简历、学位论文数据集等部分内容组成。

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并能体现学位论文与所申请专业学位的联系,恰当、简明、引人注目。题目要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30字以内。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正文是学位论文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正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2)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

论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应本着遵循科学求实的严格要求,对于特异数据的取舍或缺失数据的补充,必须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实施。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及规程应该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如果是本研究首创或完善的方法,必须详细说明。数据的有效小数位数应该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设备检测限的位数,所有数据结果必须采用公认的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数据图表中标注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论文中使用到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该标注厂家和出厂年份等信息。

3)行文格式

论文格式必须按照最新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河南理工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等有关规定撰写。论文的写作与装订,应参照河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的统一格式标准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符合国际通用的图书格式要求基础上,还特别注意学术论著的相关格式要求。引用前人的观点及成果时应做到客观公正,所有被引用的观点、数据、图表等均应在文中给出明显的文献标注,防止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尤其要杜绝有意或无意的学术侵权问题。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文章所参考的地方一一对应列举,参考文献标注格式规范。数据结果要使用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本学科通用的书写格式,重要试验材料要给出相关标准的学术名称。图表清晰,而且图表标题及其指标等文字信息均应同时用中文和外文标注。学位论文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排序号,可就全篇顺序编号,也可分章依序编号。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应对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或新的见解,表明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创新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

1)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

论文能够针对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与众不同且具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思路,设计并研制新的先进的研究方法,取得更为科学的相关研究结果。论文所形成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应该对本学科的方法体系有明显的补充和提升意义。

2)学科理论与规律创新

论文针对本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包括空间数据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多模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技术、高分辨率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智能化地图制图、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等。这些新认识应该对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有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意义,甚至能够建立新的测绘科学与技术理论体系或者理论分支。

3)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

论文能够针对测绘及测量实际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手段、技术方法、技术效果、技术规程等系统研究或集成示范验证,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所建立的技术和模式必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或战略储备价值,有形成新方法、新工艺等物化技术的潜力。

4.论文实验要求

论文实验验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博士生要根据论文研究需要,设计相关实验,正确实施实验,在独立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实验成果进行归纳总结,验证论文基本论点、假设和结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用性。

五、外语与学术成果要求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在论文发表、获奖、专利等方面取得创新性学术性成果,符合《河南理工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其中被SCIEI期刊收录论文至少1篇,且要求发表的论文该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该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编写人员:郭增长、牛海鹏、王双亭、郝成元、马超、杨磊库、王海江

 

上一条:测绘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名单 下一条:学位标准-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

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 河南焦作 高新区 世纪路2001号 [454000]
版权所有 © 202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院办:0391-398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