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雷洋研究员受邀到测绘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学院一楼会议室作题为“地球与行星科学中的新体制雷达遥感原理与应用”的学术讲座。会议由测绘学院院长袁占良主持,马超、都伟冰等教师代表及部分本硕学生共同参会。
雷洋研究员聚焦新体制成像雷达卫星(SAR)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新体制干涉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技术在森林生物量监测、积雪深度反演、冰川流速测量及行星地下结构探测中的突破性应用。并结合国产卫星数据,实现了森林高度的高精度反演,相关算法开源后已被全球多国科研团队采用。重点分享了其团队在物理模型构建、信号处理及反演算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多基线干涉雷达系统”通过融合国产卫星与激光雷达数据,可显著提升地形测绘精度及地表形变动态监测能力。最后,雷洋研究员与师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就科学研究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经验。本次讲座站位科技前沿,学术视野开阔,与会师生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雷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在遥感和雷达领域国际顶级期刊(RSE、 IEEE TGRS、ESSD)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自动化软件。曾主持、参加NASA多个项目并涉NISAR和Europa Clipper等重大卫星任务,入选NASANESSF Fellow (全美录取率18.8%) NPP Fellow (全球录取率2%),并被NASA颁发NISAR 卫星任务Team Award。同时,担任日本字航局(JAXA)和德国宇航局(DLR)的数据科学项目PI。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北京分会副主席。